国产首创,能充电的加长版“方盒子” 两折“路虎卫士130”要来了
2024-11-01 【 字体:大 中 小 】

随着硬派越野的兴起,坦克300直接封神,但这类带大梁、有四驱的硬派SUV还真不怎么适合长时间在城市里驾驶——带大梁导致的舒适性一般不说,四驱系统+纯燃油的搭配,每个月在油费上的开销也不是个小数目。这对于,那些喜欢坦克300这种方正造型,但又很少出去玩泥巴的城市用户来说,三把锁这样过于硬派的性能的确有些过剩。
所以,中国品牌还是懂消费者的,这不 捷途旅行者、北京BJ30、哈弗猛龙、深蓝G318们的入局,国内又掀起了一阵轻越野的热潮。这些产品无所谓你是纯燃油还是插混,亦或是增程,也无关尺寸、无关级别,哪怕没有四驱、没有大梁,但凡有个看得过去的造型,用户都愿意买单。
基于目前的市场销量来看,轻越野这一块,奇瑞携手旗下的捷途那可是当红辣子鸡。而撑起销量大旗的,正是捷途旅行者和山海T2这对兄弟。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捷途旅行者和山海T2本质上就是一个系列的产品,两兄弟最大的区别在于,旅行者是纯燃油,山海T2则是可以充电的插混版车型。而在目前的轻越野市场,旅行者和山海T2加起来一个月基本上可以贡献一万多台的销量,这不仅在轻越野市场,就是放眼一众方盒子SUV里也是个相当了不得的成绩。
向来比较低调的捷途能在群雄并起的市场里占据主动,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设计。说句实话,捷途山海T2这套设计语言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的,不说别的,虽然大家都是有些“路虎味”,但捷途山海T2却能在一些细节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价格要比之前纯燃油的坦克300便宜一些,取得这样的销量也是OK。
只不过现如今国内市场大家都很卷,一款新产品如果不“爆”,那么后续再通过降价来拉动销量,无疑是自掘坟墓,所以自去年起厂家推出新产品都会更谨慎。但在轻越野市场尝到甜头后的捷途当然也想寻求突破,在自家最欢迎的产品上新增一个其他竞品都没有的卖点似乎就是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而作为“方盒子”鼻祖,路虎就早前就推出过路虎卫士130:一个加长的方盒子造型的硬派越野SUV,在保证了够“man”的形象下,还能有更宽敞实用的后排空间,这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的确很新鲜,只不过卫士130动辄上百万的价格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但好在,捷途“趁热打铁”,随即上马了加长版的山海T2。
既然是加长版,大家肯定会认为山海T2的尺寸和轴距会跟之前奥迪A6L那样大幅提升,但实际上并没有,山海T2跟卫士130一样,只是加长了C柱以后的部分,轴距也跟目前标轴版的山海T2一样,都是2800mm,但C柱以后加长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按照7座SUV的布局,在后面追加2个座位,并且还有更大的行李空间,这对于那些喜欢玩穿越的小伙伴来说,确实很利好。毕竟有了更大的空间,不仅能装载更多的行李,同时也能有更多发挥想象力的地方。
至于其他方面,可以肯定的是,动力、油耗肯定会因为加长的车身有一些影响,但其他几个方面预计跟标轴版差不多,很多配置和选装件都可以直接沿用标轴版的,省时省力。
就我看来,捷途山海T2加长版这步棋走得挺漂亮的——基于一个稳健的市场上寻求突破,只加长C柱后的尺寸,不用大改底盘架构,弥补了标轴版空间不足的问题,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轻越野+加长的细分市场,很妙的战略。
只不过,参考路虎卫士110和130之间的差价,官方售价两者去到差不多40万。但按照国产品牌的调性,肯定不会出现如此夸张的价格差距,但这也是摆在捷途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标轴版的山海T2已经去到21万了,而加长版肯定会更贵一些,所以,各位小伙伴你们觉得加长版的山海T2卖个啥价格比较合适?

猜你喜欢

中粮资本(002423)3月7日主力资金净卖出375728万元


航天发展(000547SZ)第一大股东及关联方拟合计15亿元至3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同花顺能否杠杆炒股?一文揭晓答案


及早纠正乳房的6个欠佳表情_女性_整形_乳晕


COMEX黄金期货持平 报2949美元盎司


青春逐梦燃志气 奔赴新程谱华章


通胀韧性背景下美联储鸽派表态 关注白银多头配置机会


4月2日基金净值:嘉实策略视野三年持有期混合最新净值06109


万店狂奔下,新茶饮“减塑”也要跟上


英国废弃23型护卫舰LDEW测试计划


预警!投资者比美联储更担心通货膨胀……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举行 数字黑科技如期而至


Cecilie Bahnsen x ASICS 联名鞋款即将登场


在特朗普“对等关税”宣布后,美股科技“七巨头”盘后市值蒸发超5万亿元!美国经济学家警告


万和电气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燃气热水器(玄喵)”


传奇投资大佬,重磅发声


每日龙虎榜 商品期货综合指数上涨048% 日内资金净流出8670亿元


出现逆转!资金在流入 市场磨底进入区间震荡


破发股禾迈股份拟不超107亿建大楼 2021上市超募48亿


美AI芯片管制引爆外交危机?特朗普政府遭盟友与科技巨头双重施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