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访枧桥鼓制作技艺:大鼓声声 千年不息
2024-05-17 【 字体:大 中 小 】

台州2月7日电(傅飞扬)“在器物文化中,鼓是有鲜明特征的一种文化形式。比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鼓是欢乐之声;比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里,鼓是正义之声……”近日,在浙江台州临海市邵家渡街道枧桥董村,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枧桥鼓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哲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走进谢哲长的工作室,他正半跪在比人还高的大鼓上捶打牛皮。每年都要制作100多个鼓的谢哲长告诉记者:“制鼓的时候不能只是把牛皮铺在上面,要让牛皮紧绷,鼓的声音才会好听。”
谢哲长捶打牛皮。傅飞扬 摄 邵家渡制鼓业始于唐,兴于宋,在清代达到鼎盛,已有近1000年的发展历史。而枧桥董村作为邵家渡制鼓的中心,最盛时期近90%的村民从事制鼓行业,几乎人人有技术,家家能制鼓。
时至今日,中国不少寺庙、鼓楼等场所用的大鼓都出自该村匠人之手,上海静安寺的大鼓便是代表之一。
做鼓腔、制鼓皮、蒙皮上规、上漆……经过4道高标准的工序,一只大鼓才得以制作完成。在人们习惯于流水线量产的时代,如何传承、发扬制鼓文化,成为谢哲长等非遗传承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我们组织片区老艺人建立制鼓技艺研究基地,通过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让枧桥鼓的制作技艺更上一层楼;建立‘大鼓薪传’研习社,与辖区内中小学生开展课外合作,加强对青少年习鼓、制鼓的兴趣培训……”邵家渡街道宣传委员林舒展介绍说。
制作完成的邵家渡大鼓。傅飞扬 摄 为帮助制鼓艺人鼓起钱袋子,当地联合商会、乡贤、青创成员等开展宣传推广,将大鼓销往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地,还有的大鼓进入了西班牙等海外市场。同时,当地也积极发展影视拍摄、婚丧喜庆等场景的大鼓租赁服务,持续拓宽增收渠道。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会敲击石器给舞蹈助兴。如今,村里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相信,制鼓不会过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延续下去。”谢哲长说。(完)
猜你喜欢
新手入门股票市场:从零开始了解投资世界
2645
“高明三姑娘”杨恩莹:真诚是我直播的必杀技 我的“村播”故事①
3347
海之蓝——百亿单品背后的市场传奇
1432
持续优化债务管理,龙湖回售近20亿元债券
4206
宁德时代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除湿机”
7544
12月7日涨停复盘:惠发食品10天9板 中广天择13天9板
447
上美股份(02145)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3502亿元 净利润大涨3087%
6631
证券公司配资门槛:低门槛高风险?深度解读配资江湖
768
亿纬锂能储能业务: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驱动行业地位跃升
2201
最高检:全国9个检察院试点刑事审判监督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取得积极成效
2005
孕中期要预防哪些疾病_胎儿_医生_饮食
新战法、新框架、新生态!多维技术碰撞引爆ISC 2021
美国“星舰”火箭试飞失败!马斯克回应
邦达亚洲: 空头回补提供支撑 美元指数止跌企稳
伯希和递交招股书 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跑半马进工厂 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展现新气象
5万亿餐饮消费市场:变局中如何锻造新竞争力
全球严阵以待!白宫:对等关税将在周三宣布后“立即生效”
重大利好!让优质房企率先上岸
特朗普将经济“好的方面”归功于自己,将“坏的方面”归咎于拜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