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互认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2024-11-19 【 字体:大 中 小 】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有效利用数据资源,以数字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有力抓手。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数字金融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比较突出的除了此前业内讨论较多的数据失真、确权问题,还有数据互认、算法歧视等新问题。
迫切要解决的是金融数据互认问题。同一家企业的数据,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包括国有大型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不互认。金融数据的重复认证,一方面不利于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各类成本。甚至有企业反映,有金融机构的不同分支行对同一类型的企业审核标准都不相同。
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推动数据互认,将给金融行业带来诸多利好。通过与零售等其他行业的数据互认,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分析消费者行为,从而设计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已有的一些基于实时消费数据的信用评估系统。深层次的数据融合还可以促进新业务模型的产生,如按需保险和预测性财务管理服务等,这些都是在传统服务模式下难以实现的创新。
与此同时,与数据互认相伴的一些风险也值得监管警惕。近一个时期,数据互认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关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讨论。在金融数据互认的过程中,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据还是纸质的,并且存在保密的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在打通数据流通壁垒的同时,保护好企业的金融数据安全。现实中,一个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往往对接七八家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又对接多家银行,一家供应商可能在十几家,甚至二十几家银行都开了户,从监管的角度,需要考虑如何去支持有限度的跨行放款,从而解决供应商多头开户的问题;在电子票据日益普及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如何避免“一票多融”的风险;等等。
金融数据互认对于数字金融发展至关重要。在推动金融数据互认的过程中,掌握了大量沉淀数据的金融机构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监管部门要关注其中的风险,既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也要防范技术不当应用可能影响社会公平,要避免大数据以及算法的歧视,导致弱势群体被金融大模型排斥在服务之外。

猜你喜欢

3月7日基金净值:摩根中国优势混合A最新净值11614,跌153%


科蓝软件(300663)9月4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07578万元


典型的上涨与下跌结构解析及应对


四川长虹新提交1件商标注册申请


上汽集团完成换帅,王晓秋掌舵、贾健旭升任总裁


2024之星港股上市公司评选:建设银行、中国太保、中远海控获“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奖”


投资研究公司:黄金基本面“从未如此强劲”!反弹才刚刚开始


明后两天 河南大部有中到大雪 局部大暴雪


三伏天暑热难耐,养生茶包走俏外卖平台


股票资金杠杆网:撬动财富的双刃剑?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万能险被列入,什么信号?


行业顶流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融合创新」 第六届万向区块链峰会精选回顾


奥联电子龙虎榜:机构净卖出146781万元


拼多多第一季度平均月活725亿 同比增长49%


期指反弹需要量能配合


国家队加仓的股票优势分析(文末附股)


陈小亮:激发有潜能的数字消费


开户激增!港股券商股多数走强 申万宏源涨超30%


微软财报会谈及如何应对经济衰退,下季度继续投资AI


OPEC+增产背后暗藏玄机!油价暴跌真相曝光,三大原因让人震惊
